诉讼时效 是一个法律概念,是指一项权利如果没有行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权利人就丧失了胜诉权。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和个人都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知道打官司要趁早,但还是有不少厂家,因为过了诉讼时效而收不回来应收款。
企业应收账款作为应收之债,尽管明面上算作企业的资产,但如果该债权仅停留在应然状态无法转化为实然,那么对企业资金的持续投入及扩大再生产无疑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应收账款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之前,小编给大家科普过借条的诉讼时效,企业的应收账款同样也是有诉讼时效的,时间为3年。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那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怎么定呢?
一些公司一个项目的完成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那这类合同可能就会设置预付款、进度款以及质保金等,将货款分为几部分根据项目进度及验收时间分批支付,一个项目完整回款的时间跨度可能需要两三年。
这种应收撞款的诉讼时效应该从最后一批款项的付款之日起算
举个简单的例子:
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关于玻璃窗的买卖合同,合同约定A预付20%的货款,装修完毕后支付50%,验收通过后再支付25%,剩下5%的质保金再两年质保期期满后支付。
双方合同签订时间为2017年8月3日,项目于2029年3月1日完工,于2019年8月1日通过验收,2021年8月1日质保期满。
那这个项目所有货款的诉讼时效都是从2021年8月1日起算,至2024年8月1日届满。
B公司就应当在2024年8月1日前主张自己的权利。
从最后一批款项的付款之日起算,也就是从质保期满之日开始计算所有货款的诉讼时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法院对这种《购销合同》性质的认识并不一致,如果被认定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那质保金和工程款诉讼的时效将被单独计算。
小提示:企业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设置专门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以免诉讼时效控制不当给公司造成额外的损失。
02
中断诉讼时效是指在诉讼时效内,因为一些特殊情况诉讼时效开始重新计算,小编整理了中断诉讼时效的有效办法,如下:
1、发送催收函
催收函顾名思义就是发送催款性质的函件,标明款项的欠款方、欠款金额、还款时间等内容。
小提示:一般的《企业询证函》、《对账单》中如未明确是有催款意思表示,那在司法实践中仅能作为对金额的确定,无法作为诉讼时效中断的函件。
另外,在发送函件的时候面单上的“内件品名”一定要注明催收函的性质,如果催收函未被接收,退回的函件企业也要妥善保管
2、录音、微信、邮件催款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证据在日常案件中被确认有效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如果通过录音、电子邮件、微信催款的关键点在于要确认录音电话打给谁,微信联系人是谁,是谁的邮箱等。
3、支付部分款项
如果企业在催收过程中能拿到还款计划书、付款承诺函等是最直接有利的证据。
如果不能,企业能够使债务人支付小部分款项也可以减少一部分压力,同时中断诉讼时效。
以上方式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最常用于中断诉讼时效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向人民调解委员会、 法律援助中心、公安机关等具有公信力的部门申请保护债权,也可以起到中断诉讼时效。
03
但对于目前大部分企业来说,只有当发生纠纷或不利结果才想起聘请专业律师介入,但此时律师的作用更多在于事后补救,对于结果的损失只能做到尽力挽回。从长远来看,常年法律顾问毫无疑问是企业的高级法律参谋。通过律师的专业服务与企业合作,能够为企业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超前的专业性法律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风险的事前防控,真正帮助企业高效解决个案、合规运营等法律问题,避免纠纷、损失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