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同年6月,某村委会与孙某共同组织人员,对已完成的工程量进行了实地测量,但双方参与丈量的人员并未在当时形成的工程量原始记录上签字确认。随后,孙某将双方共同测量的工程量原始记录本、自行制作的《工程量及结算书》以及工程单价明细表一并交给了当时的村代理党支部书记进行审核。案涉工程已顺利交付并投入使用,然而,由于后期扩路建设,施工现场大部分已被损毁覆盖。
此后,某村委会一直未对孙某提交的决算文件进行审核结算,也未按约定支付孙某相关款项,由此引发本案诉讼。
02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三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第二十四条均有明确规定,当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时,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对方支付折价补偿款或赔偿损失。根据这些规定,鉴于孙某所施工的工程已经交付使用,且目前部分涉案工程因被覆盖而丧失了鉴定条件,同时考虑到孙某因不具备承揽建设工程的施工资质而违反了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在施工结束后也未能妥善保存双方测量的工程量数据,并督促测量人员在相关数据上签字确认,导致双方未能形成一致确认的工程量数据。
一审宣判后,某村委会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03
《民法典》第七百九十三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六条、第二十四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对方支付折价补偿款或者赔偿损失。折价补偿款可以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予以认定,损失的认定应结合双方过错程度、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作出裁判。
依照上述规定,承包人主张的所谓的“工程款”应为折价补偿款或因合同无效而产生的损失。因此,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认定无效时,承包人可以要求折价补偿款或者赔偿损失,而承包人应提交证据证明其施工的工程价款以及对方过错程度,以便为折价补偿款或者损失数额的认定提供参考依据。
0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下情形处理:
(一)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发包人可以请求承包人承担修复费用;
(二)修复后的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的,承包人无权请求参照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
发包人对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
损失大小无法确定,一方当事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建设工期、工程价款支付时间等内容确定损失大小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双方过错程度、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因素作出裁判。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订立的数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均无效,但建设工程质量合格,一方当事人请求参照实际履行的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实际履行的合同难以确定,当事人请求参照最后签订的合同关于工程价款的约定折价补偿承包人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